Political Economy Quarterly

2025, v.4;No.12(03) 19-4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特色国民经济“三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解释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ac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Three-circui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ational Economy

何召鹏,袁翰铮,肖畅

摘要(Abstract):

针对我国以“内需不足”为突出表现的经济循环不畅的现实,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批判借鉴马克思主义资本“三级循环”理论,构建了一个分析当代中国经济循环的理论框架——中国特色国民经济“三级循环”理论。其核心特征在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的调控体系对资本增殖性的制度性约束与战略引导,整个国民经济循环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利用此框架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三阶段的中国经济实践,发现过分依赖“次级循环”、轻视“第三级循环”是内需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为此,本文提出“双重转型”的改革思路,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与以保障性住房为代表的民生建设投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协调推进相关制度改革,变革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并适当保留地方政府开展基建投资、缓冲经济波动的能动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内需不足;资本“三级循环”理论;中国特色国民经济“三级循环”理论;“双重转型”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研究”(项目批准号24ZDA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重大举措研究”(项目批准号23AZD016)的支持

作者(Author): 何召鹏,袁翰铮,肖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